(68,68,68); TEXT-INDENT: 0px; PADDING-TOP: 0px; WHITE-SPACE: normal; LETTER-SPACING: normal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40,240,240); TEXT-ALIGN: left; orphans: 2; widows: 2; -webkit-text-size-adjust: auto; -webkit-text-stroke-width: 0px">,无法日日练习。对此
,斯舜威表示理解,“年轻人奋斗事业,没有时间全身心投入临习书法,也正常。现在播下这颗种子,说不定它在某个时候就会发芽成长。”
在斯舜威的身边,40余岁后倾心书法的人不在少数,他常常现身说法,鼓动更多的人爱好书法。有的人悟性很强,进步很快,与早年播下的艺术种子不无关系。
虽然儿子偶尔临帖,可也不能半点马虎,一切从严开始,“我教给他写字的方法,如执笔的方法,要求他悬腕、悬肘。其实,这已是高要求了。”斯舜威替儿子选了颜真卿的帖,“颜体端庄挺拔、气势开张气象,年轻人学了对胸襟气度都有好处。”
对儿子的书写,斯舜威挺有自信,“他的审美基础不错,后天练习对书法的领悟也比较快。不一定非要做书法家不可,有了这份爱好,生活就会充实得多。”
无界,跨越地域、年龄、身份与形式
这一切经历,在策划双年展时,潜移默化地形成了“无界”的主题。
无界,在于突破它的地域。“在全球化时代,是否能不断推广中国的文化艺术,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,是书法家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斯舜威认为。随着经济的崛起,文化输出成了当务之急。而书法,“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。”
无界,在于突破它的阶层。斯舜威认为,“应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,包括不同职业、不同阶层、不同年龄的人们。他们都可以成为书法爱好者、追求者,乃至于成为行家。
无界,还在于突破它的表达形式。“现在,艺术多元化,相互影响与交融。书法可以从现代艺术或其他传统艺术样式中,吸收养分。如果固步自封,书法可能得不到发展。它的表现样式,可以更广阔。”
不过,“无界”并不是漫无边界,而是“不断突破现有的界限”。无界,立足于“恪守书法的规律、书法的法度、书法的常态”的有界之上,“打破条条框框,激活创作思维,挑战书法之‘界’的‘极限’。